NEWS

幣圈用戶被騙760億!6個超好用工具幫你擋騙局,還能幫你逃頂?

為何加密詐騙層出不窮?

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和匿名特性,吸引全球用戶參與卻也帶來監管真空。騙徒往往利用信息不對稱、合約後門或虛假宣傳,短時間內就能套取巨額資金。

當你初次進場,若未掌握基礎工具和觀察方法,很容易被華麗介面或誘人年化利率蒙蔽。建立警覺和學習正確觀察鏈上數據,才能在波動中自保。

常見詐騙手法與新手易踩雷點

先了解主流騙局,才能對症下藥。常見有:

  • 拉高出貨(pump & dump):騙徒刻意提升價格後大舉拋售;
  • 假冒空投(phishing airdrop):透過釣魚網站盜取私鑰;
  • 龐氏騙局(Ponzi scheme):用後來者資金支付前面的人,系統終將崩盤。

尤其新手往往看到高利率就盲目追逐,忘記評估項目可持續性與社群活躍度,最終被套牢或資金蒸發。

工具一:Etherscan—鏈上數據透明觀察

透過Etherscan,你可以即時查詢錢包交易紀錄、合約呼叫和交易手續費等透明數據。當合約地址異常頻繁部署新代幣或資金流動出現異常,你就能第一時間察覺風險。

使用時建議先透過「Token Tracker」查看代幣持有者分布,確保龐大持倉不集中於單一地址。若發現大戶套利後突然拋售,就要謹慎操作或考慮減碼。

工具二:DeBank—DeFi 投資全景地圖

DeBank整合多鏈資產和借貸協議,讓你一站式檢視所有 DeFi 投資組合。透過資產概覽,你可以觀察自己在各協議的配置比例,避免過度集中風險。

此外,DeBank 還提供「收益率走勢圖」功能,幫助你監測年化收益率變化。當收益率出現異常飆升或急速下降時,往往暗示資金流入或流出異常,提醒你提前防範。

工具三:Token Sniffer—合約風險偵測機制

發現新幣時,不要只看官網和推特,要先透過Token Sniffer掃描合約程式碼。它會標註可疑函式,例如「mint」或「blacklist」,讓你避開可能有權限操控的惡意合約。

實務建議:在低風險測試網路(如 BSC 測試網)試領取少量代幣後,再在主網進行大額操作。這可防止因未預料到的合約問題導致資金無法移動。

工具四:Dune Analytics—自訂報表洞察市場情緒

Dune Analytics允許你撰寫自訂 SQL,分析特定協議的用戶行為和資金流向。不用預設報表,就能自訂數據維度,比如鎖倉時間分布或交易手續費走勢。

透過儀表板可視化後的圖表,你能輕鬆判斷何時市場熱度最高,並串聯即時社群熱度(如 Twitter 推文量),在量化與質化指標雙重佐證下,決定是否提前減碼。

工具五:DEXTools—交易訊號與流動性分析

對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言,流動性深度和資金份額是風險指標。DEXTools能展示每個池子的深度、價差和大額訂單牆位置,幫你判斷是否為真實交易或單一大戶操盤。

當你看到一個池子突然掛出大量賣單,並且買賣價差放大,就要提防可能的出貨陷阱。此時可考慮分批賣出或轉向其他深度更佳的交易對。

工具六:DefiSafety—智能合約安全評分

DefiSafety彙整多家審計報告,並以指標化分數呈現協議安全性,包括邏輯風險、財務風險和社群管理風險。

建議你主要參考「治理風險」和「財務風險」兩大類型評分,若分數均超過 80 分,則代表項目具備較高審計嚴謹度和財務透明度。

避開操作誤區:2個真實案例分析

案例一:某新幣宣布空投活動,未先使用合約掃描工具,就盲目填寫私鑰,結果遭釣魚網站盜刷 0.5 ETH,連帶在礦工費上損失手續費。

案例二:只依賴社群 KOL 推薦,忽略檢視 DEXTools 流動性深度,結果在短時間內無法賣出高峰價位,導致整體收益大打折扣。

結論:保守策略,活得更久

工具只能輔助決策,最終勝敗取決於你是否保守且有原則地操作。將資產分批投入、設定止盈止損點,並根據工具提示及時檢視數據,才能維持資金池健康。

當你結合上述六大工具,每次交易前多做一層檢查,就能有效擋詐騙、避開高風險頂點,活得更久、走得更穩。

邀請連結:https://www.okx.com/join?channelId=16662481